• +86(597) 6816176

  • 08:00 - 18:00

时间: 2025-09-06

当年稀土已是预警如今钨再成焦点!中国一纸出口新规美军F-35战机恐因材料断供停工


来源:竞技宝备用测速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6 03:46:35

  当年稀土已是预警,如今钨再成焦点!中国一纸出口新规,美军F-35战机恐因材料断供停工

  2025年,美国多个行业突然意识到,钨这个金属的战略价值,远超此前的认知。和稀土一样,中国不只是资源出口国,更是全产业链的主导者。钨的稀缺性和技术垄断,使其成为全世界高端制造的“关键变量”。

  钨并不属于稀土金属,但在军事工业和高端制造中,却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。钨的特点是熔点极高、硬度极强、密度极大,这使它成为制造穿甲弹、导弹弹头、航空发动机部件、切削工具等关键材料的首选。

  例如,美国F-35战斗机的发动机核心部件,M1主战坦克所用的穿甲弹芯,都需要钨合金制成。在芯片制造环节,钨则被用于形成晶体管间的微型连接线,是微观电路中维系电流流通的“桥梁”。

  除了军事用途,钨还大范围的应用于光伏、新能源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。从加工难度、材料替代性、供应链可靠度等方面来看,钨的重要性正不断上升。

 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,截至2024年,中国钨产量占全球总量82%,探明储量约占全球56%。但中国的优势并不仅限于资源储量,而在于完整的产业链体系。

  目前,全球高纯钨粉体材料、高比重钨合金、高性能钨钢刀具等关键技术,仍主要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。在经历多轮产业整合后,中国形成了集采矿、冶炼、粉末冶金、深加工为一体的系统能力,构建起对全球市场的“卡位”优势。

  相比之下,欧美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,由于环保压力高、开采成本大、技术转移严重,逐渐退出钨冶炼和深加工环节,转向完全依赖进口,形成对中国的高度依赖。

  早在2023年,中国将钨列入《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》。2024年初,《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》出台,明白准确地提出控制钨矿年开采总量,并提升产品出口技术门槛。

  2025年,中国进一步将钨纳入重点出口监管目录,监管范围从原矿延伸至高纯中间体、关键零部件等领域,形成“全链条可追溯”的穿透式管理。

  随着政策落地,国际市场钨产品供应趋紧,价格大大上涨。美国军工企业首先受到冲击,多型弹药生产面临材料短缺;芯片制造商则报告钨靶材和钨线库存不足,部分订单延迟交付。

  由于缺乏短期替代路径,美国不得不启动“关键矿产战略计划”,试图通过勘探本土资源、重启本地冶炼项目、从非洲或南美采购矿石来建立“钨供应链备份”。

  然而,美国的资源战略调整并不顺利。一方面,阿拉斯加等地的钨矿储量有限,且开发周期长;另一方面,非洲、南美多地存在政局不稳、环保抗议、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,难以形成规模性供应体系。

  与此同时,美方试图通过越南、墨西哥等第三国采购钨中间产品,避开中国监管,也因中国监管政策升级而受阻。新的管控体系不再仅限于矿石,而是覆盖了高端制品和零部件,使“曲线采购”难以实施。

  据美方最新数据,美国对钨的整体对外依存度为35%,但在高纯钨材料和高性能部件方面,依赖度接近100%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旦高端钨制品中断供应,许多关键产业将无法正常运转。

  钨只是一个案例,但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:国家产业链安全,越来越依赖于关键资源和基础材料的掌控力。

  过去,西方国家注重标准、品牌与终端市场控制,而对原材料和初级制造体系投入不足。当全球格局开始转向战略博弈阶段,资源和底层技术反而成为决定权力天平的砝码。

  中国加强对钨的管理,并不是为了施加所谓“卡脖子”压力,而是出于资源保护与产业安全的双重考虑。长期以来,中国承担了全球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和能源成本。现在,在推动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,资源使用效率、附加值回报和环境代价,必须重新评估。

  从稀土、锗、镓,到今天的钨,再到未来可能受控的铟、碲等金属,一个更系统、更规范的战略资源管理体系正在形成。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中,开始向规则制定者转变。

  高端制造的竞争,最终比拼的是产业链的深度、资源控制的精度,和技术变革的节奏。

  钨的博弈,是一次悄无声息但震动广泛的“供应链重构”。它不仅让世界看清一个事实: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,不只在于科技的前沿突破,更在于对基础产业的战略把控力。

  未来的竞争,将更多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环节里。而中国,已经在这些环节上,开始占据主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